手机版

从实训车间到孵化园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贵州高校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育人新生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0:24:00    

从企业车间到大学科技园,从课堂实训到市场实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贵州高校构建起高质量就业育人新生态,一条条充满机遇的青春之路在黔中大地铺展开来。

访企拓岗:织密就业需求对接网

3月21日,贵州医科大学北校区广场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聚力拓岗优服务 春季攻坚促就业”的校园招聘会正在举行。

贵州医科大学举办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

活动现场,用人单位以积极姿态广纳贤才,毕业生主动与用人单位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就业信息。

“招聘会也是为同学们搭建一个优质高效的就业平台。”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曾柱说,学校持续推进“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切实落实“访企拓岗”行动要求,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度挖掘潜在就业机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各高校领导纷纷带队走进企业车间、实验室,持续不断开拓就业岗位,开启了一场场“人才与产业”的深度对话。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带队赴中航重机开展访企拓岗

为毕业生“跑”出就业新天地。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带队赴中航重机开展访企拓岗,分别就人才培养、人才需求、科技合作等进行深入交流;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战勇率队到华为公司贵安云上屯园区,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破解部分专业就业难题,各高校还积极推动二级院系“靶向攻坚”,以学科专业点为单位开展走访,挖掘更多就业机会。并邀请相关企业进校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微招聘”,让求职从“广撒网”转向“靶向发力”。

生态孵化:点燃创新创业“星火计划”

如果说“访企拓岗”为毕业生铺就了就业之路,那么贵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则通过生态孵化点燃了创新创业的星火。

贵州大学“黔龙众创空间”

这座国家级科技园,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孵化企业409家,园区产值从2021年的1.87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23亿元。

走进科技园一站式服务大厅里,工商注册、财税咨询、投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高效运转,创新创业导师库的专家们为项目“把脉问诊”。

甲秀茶品牌创始人付豪便是受益者之一——这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在校生通过导师指导,依托茶学院技术支持,带领团队研发出“南桂飘香”“茉莉毛尖”等创新茶饮,年营收突破800万元,吸纳20余名应届生就业。

春雨般细致的服务“滋养”,搭配阳光充足的发展“温室”,让企业种子在这里破土成林。

“创业之初,我们没有稳定的办公场所,科技园免费提供了创业场地,以及财务、法务上的指导支持。茶学院还指派专业老师帮我们做产品研发。”付豪的今甲秀茶已在贵阳开设多家直营门店,并于去年12月与普安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普安县落地首家联名门店。

贵大学子创办的新茶饮品牌甲秀茶

科技园的孵化不仅停留在服务层面,更深入推动科研与产业融合。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入驻后,科技园积极推动其与动物科学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公司已吸纳贵州大学16名毕业生就业,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科技园将进一步强化科研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的对接。”在贵州大学科技园主任王爱华看来,正是通过支持黔龙众创空间举办创新创业沙龙、训练营、创业经验分享、大赛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实践。有了学校科研服务机构,也为大学生初创型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

校企共育:架设职场衔接“高速通道”

在创新创业的沃土上,贵州高校通过“校企共育”模式,一条从校园到职场的“高速通道”逐渐成形。

3月21日,贵州理工学院首批磷化订单班毕业生韦海林结束了在四川的岗前培训后返回贵阳,即将开启自己的职业新旅程。

2024年入职的贵州理工学院“磷化新能源订单班”学生合影

2023年,贵州理工学院与贵州磷化(集团)签订订单式定向委培协议,在校遴选学生成立订单班。通过学院推荐、集团面试等环节后,韦海林成为首批订单班学员,并于去年毕业后顺利入职贵州磷化开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订单班,我们接受了更加专业的课程学习,企业的老师还为我们开展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韦海林说。

在贵州理工学院与贵州磷化集团“订单班 定向科研”模式中,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内容安排、实习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从人才培养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企业需要什么,课堂就教什么。”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蔡诚表示,这种“靶向培养”模式培养了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也让校企双方摆脱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困局。目前,2024届“磷化订单班”18名学生已入职贵州磷化集团,2025届订单班18名学生签订了三方协议。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同样,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强化就业、专业、行业、企业“四业”联动,与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利发动机贵州基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培养,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列,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超过95%。

从订单班的实训车间到科技园的孵化器,从校企联动的实验室到县域产业园的生产线……这片土地上,更多“甲秀茶”将破土而出,更多“订单班”将接力奔跑,在产业振兴与乡土深耕的交响中,写下属于青年的时代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袁航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