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毕节市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组织广大老同志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老同志们满怀热忱学思想、话感悟、践行动,在乌蒙大地掀起一股“银发奋进”的热潮。
深学细悟,凝聚思想共识。老同志们通过研读报纸、观看新闻、参加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屋建瓴、情真意切,既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指明方向,也激发了广大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热情。市直机关工委退休干部罗奇志满怀深情地说:“我要当好‘宣传员’,用亲身经历讲好毕节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汇聚正能量!”七星关区退休干部汪寿先激动地说:“我们要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用‘银发智慧’为七星关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添砖加瓦!”百里杜鹃管理区退休教师祝阳军难掩振奋说:“我将以‘文旅融合’为己任,让杜鹃花海的馥郁承载着万家灯火的心愿,洒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建言献策,共绘发展蓝图。结合自身奋斗经历,老同志们积极为毕节发展支招献策,展现出“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赤子情怀。原毕节地区政协工委主任孙仁培建言:“我们要聚焦毕节示范区‘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围绕市委‘六个三’重点工作,激活乡村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毕节市幼儿园退休干部俞秀海满怀期待地说:“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这些文化瑰宝需要创新表达。我愿为打造‘非遗研学游’品牌贡献力量!”大方县税务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周梦泽提议:“红色基因是毕节最亮的名片!建议打造‘重走长征路’精品路线,让历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织金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姚显英支招:“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形’,更要传承民族文化的‘魂’,让蜡染、刺绣成为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余热生辉,书写桑榆担当。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文化传承到社会治理,老同志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深意。毕节市委党校退休干部陈毕雪展望道:“夜郎文化、乌蒙欢歌……我们要把这些‘文化珍珠’串成产业链,让文旅融合成为富民新引擎!”七星关区碧阳街道同心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刘桂琴说:“‘银发调解队’已整装待发!要用法治温度化解邻里纠纷,守护社区和谐!”黔西市关工委老科技专家洪琳满怀干劲地说:“我要报名加入‘乡村振兴顾问团’!要用‘老农技’嫁接‘新电商’,帮乡亲们端稳‘致富碗’!”威宁自治县退休教师陆洪宇坚定地说:“要当好‘红色讲师团’主力军,让红色故事滋润青少年心田,培育新时代‘追梦人’!”
文鸿
编辑 蔡义桂
二审 凌洁
三审 陈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