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春夏秋冬怎么分月份具体哪几个月(中国古代历法入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3 08:22:18    

浅谈节气和闰月的安插方法等


中国上古殷商、西周时代,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到东周,因历法日趋详密,遂增冬夏两季。春夏秋冬四季按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直至十二月(腊月)依次代称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备注1:中国古代一般用“伯仲季”或“孟仲季”代称上中下或大中小。但如果有四个,比如兄弟四人,就会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代称(《左传 隐公元年》:“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兄弟有五人,那就再加个“少“字,“伯仲叔季少”(借鉴《纬书》)。。另外,嫡出长子可称“伯”,庶出长子可称“孟”(伯孟分嫡庶非定制,一说而已)。


备注2:古代除了日、月、年(岁)之外,还有更大时间单位,章、蔀、纪、元,一章为十九年,一蔀为四章七十六年,一纪为二十蔀一千五百二十年,一元为三纪四千五百六十年,这个了解下就行了。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认真观测,基本掌握了节气的变化规律,把周岁(一个太阳回归年)365.25日(天)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每个节气约占15.22日,夏至前后的节气会占16日多,冬至前后的节气占14日多。二十四节气能够较清晰的表达出四季中气候、物候的变化,有利于农业生产。


节气,节气,其实严格来说,应该分别叫做“节”和“气”。就像竹节一样,有节有气,节就是节头,气就是中间空心处的中气。每一个节加一个气约为30.5日,约等于,实则多过一个朔望月(均29.53日)一到两日。一节一气顺推下去,若干个月以后的某个朔望月中就会只有“节”而无“气”了,那这个月就置闰,“无中气,遂置闰”(置闰后的阴历能更大程度的契合阳历)。比如公元历2023年的2月20日是癸卯年农历二月初一,农历二月十五是惊蛰节,农历二月三十是春分气,这个朔望月里是有节又有气;但下面整个朔望月里面就只有一个清明节,而无气了,所以这个无气的朔望月就置闰为闰二月。

(看下面自制图一,和农历癸卯年闰二月系列截图)








现代公元历法中的每个月都有中国传统阳历中的一节一气,公元历上半年每月的6号左右是节,21号左右是气;公元历下半年每月的8号左右是节,23号左右是气。


备注:节气也可分别叫做节气和中气、节令和中气等等,但叫做节和气更简单明了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