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
3月30日,2025中国科幻大会元宇国际科幻论坛在北京首钢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论坛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幻作家、翻译、学者及产业代表参与,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成果发布等形式,深度探讨中国科幻的国际传播路径与跨文化合作机遇。本次论坛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国际合作处处长、研究员张志敏主持。

北京电影学院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军与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晋康先后为本次论坛致辞。孙立军强调:“AI技术的应用不仅革新了影视特效、视觉呈现和叙事方式,更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激发影视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同时,他表示“希望未来的科幻创作者能够更加勇敢地突破传统思维,借助AI技术拓展人类想象的边界,探讨更为深刻的哲学命题。”

王晋康回顾中国科幻发展历程,细数中国科幻力量在世界科幻版图中的不断成长壮大,指出:“中国科幻的本土特色并非自我设限的壁垒,而是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主旨演讲环节,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率先登场,分享自己与中国科幻的不解之缘;纪录片导演米切尔·法卡斯则通过影像案例,探讨科技与自然对于科幻小说创作的引导作用。中国科幻作家宝树作为本土代表,通过讲诉自身在海外看到的科幻小说传播现状分享自身对于本土科幻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之后,论坛进入成果发布与深度对话阶段。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梁高燕做科幻作品国际传播成果发布,系统梳理刘慈欣科幻作品海外传播及翻译情况的调研数据与版权输出状况。

随后的圆桌讨论由科幻作家阿缺主持,江波、马国宾、孙琳、郭凯等中外嘉宾围绕“中外科幻创作生态差异”“科幻作品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平衡”等议题展开热烈交流。

高峰对话环节将论坛推向高潮。在科幻作家王威廉的引导下,弗朗西斯科·沃尔索、超侠、王玮琦、彭柳蓉等科幻行业从业者,就“科幻作品及产业未来的国际交流之路”这一话题展开思想碰撞。

本次论坛由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全国少儿科幻联盟、北京书香文雅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天天爱科学》杂志社等机构协办。

随着论坛落幕,其引发的关于科幻文化全球共振的思考仍在延续。这场跨越国界的科幻盛会,标志着中国科幻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开启与世界对话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