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新校如何迅速发展与提升?”4月10日,佛山市教育局小学教学视导组走进禅城区智城学校,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提升“把脉问诊”,开展全方位小学教学视导工作。禅城区教育局相关领导、教研员、张槎街道教育办负责人及禅城区内学校教师代表等约四百人参与此次视导活动。
思维的碰撞更能擦出发展创新的火花,三位校长轮番发言,共探教育管理变革路径。智城学校校长鲁智勇解码“智慧教育”图谱,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学校发展;张槎中心小学校长黄艺以《一所卓越学校的再生长》为题,阐述“价值观共创”模型,构建课程驱动的教育新生态;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五小学校长邓筠瑜呈现“怡然教育”课程矩阵,展示“234融创课堂模式”实操案例。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部主任林美芳以“四梁八柱”教研体系破题,强调教育管理者需以使命感为舵,在“双减”深水区开辟管理新航道。
如何打造“好课堂”?智城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市学科教学能手用22节创新课例给出了答案。

美术课《春天来了》。/学校供图

劳动课《我是衣柜小管家》。/学校供图

信息科技课《认识数字身份》。/学校供图

数学课《克与千克》。/学校供图
语文课上,学生围绕“谁是真正的剃头大师”展开热烈辩论,通过情景演绎生动还原角色心理;数学《克与千克》课上,孩子们化身“生活测量员”,反复掂量书本、水杯等物品,专注记录数据差异;科学课上,小组合作设计龙舟模型,学生为船体材料争论不休,最终通过实验验证达成共识;劳动课“叠衣特训”中,孩子们屏息凝神整理校服,互相纠正衣领翻折角度,现场响起阵阵鼓励掌声……

现场科组建设汇报。/学校供图
各科组进行科组建设汇报后,市、区教研员围绕“思维进阶培养”“问题链设计”“学科实践评价”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指导,提出多项系统性建议: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课堂观察量表,通过细化评价维度和量化指标,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其次,优化跨学科任务链设计,明确各学科知识点的衔接逻辑,设计递进式问题情境,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要强化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整合智能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工具和协作学习系统,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这些方面相互支撑,共同促进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视导组与学生代表交流。/学校供图
为更好调研智城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视导组先对行政、科级组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分组调研,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立体扫描”。行政组聚焦“减负十条”落实成效,科级组长组围绕“好课堂”建设展开交流,教师代表组畅谈专业成长需求,学生代表组气氛活跃,学生纷纷认为社团课程丰富了课余生活,读书节、体艺节等活动成为成长新舞台。
“九年一贯制新校如何迅速发展与提升?”视导组专家提出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建议:首先,加强学习与观念转变,鼓励教师和管理层深入研究新课标和前沿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学段壁垒。其次,优化师资队伍,引进跨学科教学人才,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善用校内外资源,整合社区、企业及高校资源。此外还要并提升课程领导力,校长和教研团队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确保小初衔接的科学性和连贯性。这些建议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助力新校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智城学校负责人表示,这次视导既对智城学校办学实践进行了系统检阅,更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提供了鲜活样本。接下来将以视导为契机,推进“四梁八柱”体系落地,以课程建设、家校社共育为抓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赋能学校教学与管理革新行动,为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禅城融媒记者李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