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一位社区民警的20年,他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43:00    

编者按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平安的守护从未缺席。即日起,济南日报·爱济南客户端联合市中公安分局开展“经纬星警”系列报道,发掘全警“闪光点”,聚焦那些扎根基层、实干担当、争先创优的“星警”,促进队伍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

“您好,这是警民联系卡,上面有我的电话,有事儿您随时联系我!”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是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六里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郭勇20年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好写照。他用实际行动“俘获”了辖区群众的心,被称为“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民警”。

他用一个举动走进群众心里

今年55岁的郭勇,自2006年担任六里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已有20个年头,主要负责西八北居社区、铁路玉函社区、玉函南社区、七里山路社区。20年来,他对社区的街巷楼栋、家长里短如数家珍。这份“人熟地熟”的深厚积淀,正是他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

问起他是如何做到的,郭勇说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辖区某小区因一道铁闸门引发纠纷,双方居民争执不下,甚至推倒垃圾桶堵塞通道。接到报警后,郭勇与同事迅速赶到现场,防止事态恶化。面对满地狼藉和争执不下的双方居民,郭勇当时又急又气,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弯下身用手清理垃圾。时值盛夏,散发着恶臭的垃圾让人不愿意靠近,看到郭勇这一举动,在场群众深受触动,回家取来工具加入清理队伍。剑拔弩张的气氛为之一缓,郭勇趁机与双方居民进行沟通。最终,矛盾在警民协作下圆满化解。“这样的警官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就是这一举动,一传十、十传百,逐渐的辖区居民对郭勇越来越认可。

有一次,某居民接到诈骗电话,骗子伪装公检法人员套取居民银行卡密码。郭勇在接到反诈预警消息后,急匆匆赶到群众家中,50多岁的他一口气爬了6层楼,敲开受害人的家门,赶在其输入密码前一刻成功制止。该事迹被上传到短视频平台后,辖区群众和网友纷纷点赞留言。“只要群众没被骗,跑十回我也愿意。”郭勇表示。

“心里装着百姓,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郭勇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了辖区群众的心中。

他用“服务者”心态化解一件件纠纷

“我们不仅是执法者,还是服务者和倾听者。”这是郭勇对待群众的又一个原则。

前期,辖区内有一位八旬老人因和邻居矛盾,长时间制造噪音,街坊邻居苦不堪言,投诉不断。郭勇接到投诉后,坚持每周上门沟通,但不提噪音的问题,只是和老人聊聊家常,嘘寒问暖。“在没法从根源制止的情况下,只能先采用这种办法,因为我每去一次老人就能消停两天。”郭勇说。

尽管收效甚微,但他始终未放弃。转机出现在去年冬天,老人的老伴在家中突发疾病倒地,慌乱中老人报警却语无伦次,只会喊救命,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住址。恰好当天郭勇在单位值班,听到这个声音和看到这个报警电话,郭勇立刻认出了是这位老人,于是迅速赶往老人家中,及时将老人老伴送医救治。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最终打动了老人,她愿意主动搬离去和孩子住一起。这场长达数月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化解。

这次矛盾化解离不开郭勇的耐心“服务”。对郭勇来说,他的手机早已成了群众的“热线”,无论是政策咨询还是生活烦恼,居民总爱找他聊聊。

“有话好好说”不仅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用倾听与耐心织就的信任之网。

他发挥群众力量来服务社区治理

“社区平安不能只靠一人,得靠大家。”依托人熟地熟的优势,郭勇将居委会网格员、楼管、热心居民等纳入信息网,构建起群防群治的“防火墙”。

“每次去社区溜达遇到熟人就会聊聊,在聊天中就能获取很多辖区信息。”郭勇说,基于这个“庞大”的信息网,他提前化解了不少潜在的矛盾纠纷。

前几日,郭勇在社区走访时,有热心群众反映,某栋楼的一户人家中住进了七八个年轻人。得知这一情况后,郭勇以检查居住证为由,前往该住户家中。经了解,这是一处群租房,租客均为附近饭店的工作人员。

考虑到群租房人员较多,容易产生噪音扰民问题,为防患于未然,郭勇随即联系房东、饭店老板与住户,组织大家共同协商。郭勇耐心地向各方说明情况,提醒住户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夜间吵闹喧哗,以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引发投诉。同时,他也督促房东和饭店老板加强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平时工作中,郭勇和居委会加强沟通联系,提前了解辖区情况。一次,居委会反映有一住户多次投诉楼下咖啡馆气味和噪音大的问题,郭勇多次和居委会一起帮助投诉居民解决问题,推动商户改造设施、调整营业时间,最终将矛盾消弭于萌芽。

此外,郭勇与社区居委会积极联系,组建了由居委会工作人员、网格员、辖区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组成治安巡防队,在夜间对社区进行不定点巡逻,为社区群众打造出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上管千条线,下管一根针”,社区警务工作虽琐碎,却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宁。20年来,郭勇以“脚板勤快、服务真心”践行初心使命,正如他所说,“只要群众需要,跑十回我也愿意!”(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曹莎莎 实习生:沈瑞 杨瑞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