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成都老旧小区焕新:环境提升,唤回“童年记忆”引居民回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0:19:00    

“我们这个单元门口有点渗水,不知道是不是墙的问题。”4月2日上午11时许,回家看装修进展的彭瑶,一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开始关心小区内的大事小情。

彭瑶与爱人肖建从小就住在南光印象小区,过去这里是南光机械厂职工宿舍,院内楼栋分别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和2000年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杂草丛生,活动空间越来越局促,彭瑶也像其他居民一样搬走了。

而彭瑶之所以对老房子再装修,也是随着该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后,让她看到小区空间的焕新,也唤起了她的“童年记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回南光印象小区,小区也像回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出门话家常、摆龙门阵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改造后的小区

从被遗忘的“高龄”小区

到被追寻的焕新之地

在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成都东二环路外,有这样一个院落——南光工人村宿舍,现名南光印象,原为国营南光机器厂职工宿舍,共有12栋建筑368套房屋。

改造前,南光印象由于建成年代久远,这里曾是被遗忘的“高龄”小区,红砖楼爬满杂草,1楼的光线被树木遮盖,小区通道也被垃圾占用。垃圾堆成“山”、蚊子漫天、活动空间被挤占,环境品质每况愈下,小区的原住民纷纷搬离。

改造前

2023年,南光印象小区正式启动更新改造工作。伴随着改造消息的传出,搬离小区3年的曹治贵第一时间搬了回来。

“我们搬到剑南大道那边住,周边都是年轻人,说话的人都没有,环境虽然好,但还是不安逸。”今年74岁的曹治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在听说南光印象小区要改造的信息后,就搬了回来,希望能参与到更新改造的事情中来。

具体怎么改?改善环境、提升品质是基础。东湖街道一手做“减法”,拆除违法建设、清理闲置场所,充分释放公共空间;一手做“加法”,翻新外立面、楼道、墙面等5000余平方米,改造公共空间,增加健身、议事场所、停车位等。

改造后

追寻历史文化,留住“童年记忆”是关键。“国营南光机械厂前身为四川机器总局,为四川首个近代工业企业,承载了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东湖街道办事处城市更新办工作人员邓云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改造中,通过深入挖掘“百年南光”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等,以传承空间肌理、传承文化场景、传承时代精神“三大传承”为支点,营造记忆长廊、艺术画廊、幸福回廊、健身广场等文化传承微空间。

改造后的大门

特别是小区的外立面,保留了典型的红砖房设计,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厂区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水塔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存在于“童年记忆”里的事物,让曹治贵、彭瑶这些老居民,仿佛又回到了记忆中的年代,这里也成了被他们追寻的焕新之地。

从避之不及到情有独钟

熟人多,出门20分钟还没走出小区

今年3月,彭瑶在南光印象小区的房子租约到期后,她第一时间把房子收了回来,联系装修公司、确定方案、启动装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启动。

而类似的情况,在南光印象小区内还有很多。“我们隔壁单元的3楼,他们家也在装修,前边这栋楼,也有一户阿姨在装修,旁边小高层装修的就更多了。”彭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以前这里是她避之不及的地方,小区居住环境太差,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搬离这里。

改造前的红砖楼

改造后的红砖楼

小区环境差到什么地步?“我们小区位于二环边上,紧邻锦华万达广场,小区周边有2条地铁线经过,学校、医院等配套完善,然而就是这样,我的套一房子只能租700块钱。”彭瑶说,2018年她搬离南光印象小区后,7年的时间也仅有5年在出租,剩余时间房子处于空置状态。

“更进一步说,实际上小区很多时候,连租客都找不到,出租率较低,只有一些生活条件有限的居民,可能才会考虑租这里。”永兴社区工作人员叶燕说,伴随着小区改造完成,小区装修施工的声音越来越多。

从避之不及到情有独钟,现在的南光印象小区,同样出租率很低,但情况却大不相同。

改造前的水塔

改造后的水塔附近

“绝大多数都跟我一样,都准备把房子装修一下,再搬回来住。”曹治贵说,小区环境变好了,居住舒适度大大提升,关键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我有时候出门20分钟还没能走出小区,一直在打招呼、聊天。”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持续推进,东湖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如火如荼地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53个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

据东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东湖街道计划对13个院落进行改造,主要针对污水管网、大门、院墙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以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幸福感。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欧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