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榆林: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5:00    

上午8点,在榆阳区某早教托育中心的大厅里,孩子们正沐浴着晨光欢快地嬉戏。市民刘晴与等候在门口的保育员交接完孩子后便安心离开。“我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这儿托育的,自理能力提升很大。所以等到二孩18个月大时,我们再次选择在这里托管。”谈及托育中心,刘晴很是放心。


老年学员在市老年大学榆林学院校区学习扭秧歌。陈子涵 摄


  走进该早教托育中心的一间教室,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头戴彩色发带,身着傣族服饰,手持“棒槌”,在保育师的引导下学跳傣族洗衣舞,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而在另一间教室,小朋友们背着乌龟壳教具,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小乌龟欢快地爬行,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精力有限,我们又要忙工作,没送孩子来托育中心之前,照看孩子一直是家里最头疼的事。”回忆起过去,刘晴仍感慨万千。


  为有效缓解年轻父母“带娃”压力,让家长享受到便捷、实惠、安心的托育服务,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托育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幼儿园服务向托育领域延伸,全面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全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行托位、岗位补贴,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和托育机构安全防护,强化托育服务质量评估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让更多家庭就近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市卫健委普惠托育工作专班秘书长王绍瑛说。


  托育中心回荡着孩子们的稚嫩笑声,充满朝气与活力。而在老年大学里,皓首老人们随着音乐起舞,折射出晚霞绚丽的光彩。在榆林,全龄段服务体系正以温柔笔触续写着民生幸福的叙事诗。


托育中心的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做游戏。陈子涵 摄


  “来,我们再练习一下第二部分的走位,动作要柔软,眼神再含情脉脉一点。”在市老年大学榆林学院校区,陕北秧歌县级非遗传承人雷彩虹正带领学员们排练陕北秧歌。在雷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学员们全神贯注,丝毫没有注意到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63岁的李孝德老人学习秧歌已近两年,他说:“2023年退休后,我就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秧歌活动课。刚开始,复杂的舞步、多变的手势常常让我手忙脚乱。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练得越来越好。在这里,我不仅培养了兴趣爱好、充实了退休生活,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据了解,市老年大学设有书画摄影系、声乐系、舞蹈系、器乐系、体育系、综合系6个教学系共37门课程,拥有130个教学班,既有书法、舞蹈、声乐、器乐等传统课程,也有计算机与智能手机应用、短视频制作等紧跟时代发展的课程。为了方便学员就近学习,学校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开办了3所分校、24个教学点和1个教学基地。该校还积极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平台,开设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特色课程,让老年学员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开拓文化视野,积极传承非遗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如今在榆林,一家家托育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项项适老化文娱课程持续丰富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断完善的服务保障,让“一老一小”的生活更加幸福。

记者 王阳 见习记者 陈子涵

来源:榆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