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揭晓 深圳多个项目及个人获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0:23:00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鹏城云脑Ⅲ正在加速建设中。图为鹏城云脑Ⅲ效果图。(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3月29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共有53个项目及个人获评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中,深圳多个项目和个人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琶洲实验室(黄埔)主任徐宗本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成就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张大鹏、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国胤、四川大学教授章毅分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贡献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珊珊等完成的“快速高分辨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技术的自主创新与转化应用”,深圳技术大学梁永生等完成的“感算控一体化智能视频编解码关键技术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李远清等完成的“面向意识障碍和高位截瘫患者的脑机接口技术”,清华大学杨华中等完成的“智能无线传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另有31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激励计划,其中,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入选2024年度CAAI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激励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去年评选的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深圳共有7项成果(人)获奖,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今年2月23日召开的发布会显示,全市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产业链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形成 “雁阵式”发展梯队。

目前,深圳在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上已涌现比较好的成果,腾讯混元、华为盘古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声、元象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成为机器视觉、AI制药、智能语音、3D视觉领域垂类模型“领头羊”。机器人“天团”崭露头角,比亚迪、腾讯、优必选、速腾聚创、雷赛智能、兆威机电、汇川技术等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近1/4。

此外,深圳拥有一批国家级平台作为支撑,如鹏城实验室和鹏城云脑Ⅱ、Ⅲ等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省级实验室如光明实验室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福田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研发攻关。

深圳还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

今年3月,深圳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加码,出台了《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人工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