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件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描述的是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反映的是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包括故意、过失、目的、动机等。
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法律(包括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不需要法官进行额外评价即可确定的要素。例如,“提供”、“伪造、变造”、“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等。
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需要法官进行评价和判断,包括法律的评价要素(如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等)、经验法则的评价要素(如“户”的定义)、社会的评价要素(如猥亵、淫秽物品等)。
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积极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行为、结果、行为对象等。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例外地存在,用于否定犯罪性的条件。例如,在行贿罪中,“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是一个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行为是客观要件的要素,也是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身份与目的只是部分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绝大多数构成要件要素都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素是刑法条文表面上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刑法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刑法条文对相关要素的描述所确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例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盗窃罪的不成文的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些要件要素共同构成了犯罪构成的基础,对于理解和适用法律至关重要。在实际案件中,律师和法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并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