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中专项阐述国民体重管理议题,引发社会对肥胖问题的深度关注。《柳叶刀》研究指出,截至2021年中国25岁以上超重肥胖人群达4.02亿,规模居全球首位。若体重上升趋势不缓解,2030年成人及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将攀升至70.5%与31.8%,由此衍生的医疗支出或将突破4000亿元。
健康危机的蔓延,让“超级食物”概念加速进入大众生活。羽衣甘蓝、沙棘等兼具营养密度与文化符号属性的食材,正成为都市人群践行健康管理的新载体。

“超级食物”指的是营养密度极高的天然食物,据说可以抗衰老、抗氧化、抗疲劳。近来,羽衣甘蓝、姜黄、牛油果等“超级食物”近来风靡茶饮门店和西餐厅,更是冲泡粉剂里的“销冠”。这些“超级食物”为什么突然火了?口感到底怎么样呢?

市民:没那么美味,像牛油果那种,就是要搭配其他食物,才会觉得比较好吃一点。
市民:喜茶有一个羽衣甘蓝的纤体茶,健康又好喝,年轻人想减肥,所以要喝这种。
在网上搜索“超级食物”可以发现,大数据已经将它们和“抗炎”“抗氧化”牢牢绑定在了一起,还有各种各样的食用建议。不仅如此,这些“超级食物”在购物软件上也特别畅销,动辄就是上万的销量。但是,对它们口感的评价,最高也就是“不觉得难吃”“没有怪味”。最近,这些“超级食物”还加入了西餐厅和连锁茶饮门店的菜单,成为他们的新晋“流量密码”。
从羊不爱吃,到人手一杯
随着羽衣甘蓝、甜菜根、姜黄等“超级食物”从无人问津的冷门食材摇身变为“健康顶流”,水果西芹、甜椒等普通蔬菜也先后成为了减肥界的新宠。
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关于羽衣甘蓝的话题浏览量超1.8亿次,“超模同款果蔬汁”“减脂必喝”等标签加速传播,消费者在“健康人设”驱动下纷纷尝试这些“健康食物”。

这一现象背后,既是消费者对健康体重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经济与商业营销的深度联动。曾经售价几毛一斤,菜农口中“羊不爱吃”的羽衣甘蓝成为饮品界“香饽饽”的背后,是国产饮品品牌的“力推”。
减肥神器?均衡膳食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专家指出,这类食物的实际功效常被夸大。例如,羽衣甘蓝饮品在榨汁过程中几乎丢失全部膳食纤维。商家常以“纤体”“排毒”等词汇暗示功效,但事实上,食品与药品有本质区别。十字花科的西蓝花、芥兰等同样富含膳食纤维。
普遍的健康焦虑之下,行动力才能换来安全感。体重、腰围、慢性病等成为热词,说明全社会的健康意识正在觉醒。
但在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噱头经济之下,我们应当意识到:健康的终极答案,不在某一种食物,而在每一天的均衡与自律。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的每日膳食应该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每日最好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快节奏的生活里,能够达到“正常饮食”的标准,已经极为不易。
因此,与其追捧某个“认证标签”或某款“健康食材”,不如记住老祖宗的智慧: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合理搭配、均衡摄入才是正途。
综合来看,羽衣甘蓝、奇亚籽、红菜头等新鲜果蔬可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营养价值是真实的,但不应过度神化其功效,更不应依赖单一食物实现减重或排毒。消费者需理性看待营销话术,注重整体饮食结构,避免为“超级食物”标签支付溢价。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各种健康理念和产品所吸引。从西方的“超级食物”到中国的“药食同源”,这些概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然而,真正的健康饮食并不仅仅是盲目追求某种流行趋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