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2日讯 (记者 陈汉儿/文 林鹏/图)春和景明四月天。2日上午,在莆田市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园地内,“春归自然 静享永恒”莆田市2025年公益集中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现场,10具骨灰被安置于可降解骨灰袋之中,由工作人员填入花坛,埋上新土,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

“告别繁复的仪式,让逝者伴花而息、回归自然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安葬方式。”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莆田市民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霖告诉记者,作为殡葬改革的关键举措,节地生态安葬有树葬、花葬、海葬等多种形式,让生命在青山绿水间延续,在草木繁花中重生,既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也能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据了解,莆田市马涨山城市公益性公墓投用于2020年,是莆田市公益性公墓生态安葬示范点,也是全省首个获批的市级公益性墓园,规划用地270亩,累计投资约1.8亿元,开放墓位15276座,共分5个墓区建设,绿地率达70%。

“殡”“葬”双环节发力,确保群众“零负担”治丧。今年,莆田市对《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实施办法》进行重新修订,除了免除莆田全域范围内的遗体接运、暂存、火化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外,还对城乡困难群众等十二类人员减免400元以内的骨灰盒和纸棺费用,让困难群众不花一分钱办好“身后事”。据了解,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共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9519万元,其中非莆户籍减免25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莆田推动全市殡仪馆治丧流程“图表化”、收费标准“清单化”,让政府定价收费项目、延伸服务收费项目、自愿选择收费项目“一图可视”,确保丧属明明白白治丧。
“清明将至,全市殡葬服务机构正在推广文明祭扫方式,倡导鲜花换纸钱,开展移风易俗实践活动,以绿色祭扫共享春和景明”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长许清水说,“同时我们要求服务机构增设临时服务点,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人文关怀,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
来源:福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