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讲述人:德清中医针推医院院长方林福
我是一名老中医,“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我已经从医45年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推、拿、按、摩。现在,我的日常工作增加了一项:带教年轻医生,手把手教他们运用中医手段给患者疏通经络,让古老医术在青春脉动中焕发新机。
前不久,一批见习医生刚刚从我这里“毕业”,6月又将有一批新学生到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跨入中医行业,我觉得非常开心。
我出生在莫干山镇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每年都会有一位白胡子老者来村里采草药。老者会给我们讲解如何识别中草药和一些治病单方。潜移默化地,我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后来参军入伍后,由于踏实肯干,一名军医把我收为徒弟。但由于识字不多,我根本看不懂医书。于是,我找了一本《新华字典》,连同几本医学方面的书籍,开始日夜苦读。
很快,人体361个穴位我都能倒背如流。经过考试,我顺利拿到了中医执医资格,这也是我未来人生的“通行证”。
成为一名医生后,我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听说工人老张因中风瘫痪在家无法接受治疗,我就每天骑自行车30余公里上门为其针灸治疗。半年后,老张可以生活自理了。我的名气也随之渐渐传开。
在部队期间,我不仅掌握了“新医正骨”理论和手法,还继承了各位医生老师热情为患者服务的好传统和好作风。
1985年,我转业回到家乡湖州,并扎根基层卫生院,为村民把脉问诊。部队医生回家乡来坐诊了!这条消息在小山村不胫而走。周边乃至安吉等地的病人,纷纷前来找我看诊。
那时条件不好,不少农村老人常会忍着不舒服不看病,我就主动到村民家里免费看诊,教他们基本护理知识。村民没钱给医药费,就会拿苹果、香蕉等水果给我当诊费,我一一回绝。看到老乡们脸上质朴的笑容,我好像找到了学医的真正意义,我的脚步几乎遍布家乡每个村。
2011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再次站到人生十字路口。立足于自己的针灸推拿特色治疗,我开办了德清县第一家民营医院——德清中医针推医院。运用独特的正骨、推拿、小针刀、针灸等传统中医手段,我治好了一批又一批患者,换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笑脸。
如今,我有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团队,我们特有的以中医辅助康复的综合治疗方法帮助几千名残疾人缩短了康复疗程、提高了生活质量。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将自己的这份技艺传承下去。未来,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中医治疗的行列,我将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记者 姚思思 王树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