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近日,“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爱吃零食了”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感慨,走在超市里转了好几圈也不知道该买啥。对此,很多人都深有同感,表示不仅不爱吃零食了,还爱上了小时候“嫌弃”的东西。这不是个例,有报告显示,25—35岁群体零食购买频次同比下降21%,超半数人表示“没有特别想吃的零食”。那些曾经在课间操攥着五毛钱冲向小卖部的少年,正集体经历一场与零食的“和平分手”。(中新社)
“已经到不爱吃零食的地步了”“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爱吃零食了”,诸如此类的话题,自带某种岁月的感伤。对于事物的青睐、取舍,确乎是一件暴露年龄的事。童年无忌,自然是零食狂吃不止,口味越是强烈就越是为之着迷;年岁稍长,讲究与顾虑渐渐多了起来,购零食精挑细选、吃零食谨小慎微;人过中年,干脆对零食提不起兴趣,虽有自律的快感,却也难掩淡淡的忧伤。一种很拧巴的零食消费观,简直叫人抓狂。
有网友说了,“薯片太油、巧克力太腻、肉干太硬……”,实在是下不去口。诚然,又要减糖控盐、又要低脂低热量,各种刁钻要求,实在是太过为难零食了。而真正都满足上述要求的零食,大概率又是“不好吃”的。久而久之,对于很多人来说,能看得上、能吃得下去的零食,也就越来越少。尽管很多人感慨“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爱吃零食了”,但是他们对食物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所以,这到底是舌头的问题,还是零食本身的问题呢?
一个非常迷惑的行为在于,近年来都市流行餐饮,也是辛辣重口的取向,深谙于此的很多网红店,一样门庭若市。所以,并不是说大众消费真的“口味淡了”,而只不过是对零食的“兴趣淡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对预包装的零食兴趣淡了——毕竟,诸如现制奶茶等也算是广义上的零食,而其近年来的销量仍是保持了可观的增长。且严格说来,这类奶茶中的大多数,好像也并没有那么低糖、那么健康。它们怎么就得到了额外的青睐呢?
也许,并不是我们年长了、自律了,而也可能单纯就是“预包装的零食不香了”。吃了那么多年零食,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新味道,总归是倦了。再加之线下逛超市、边吃零食边看电视等场景本来就在收缩,买零食自然也就少了。这是零食行业的发展课题,却未必是我们的人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