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在现代的医疗体系当中,可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是确保医疗安全与预防院内感染的一大核心环节,若用完之后没有进行正确的消毒与灭菌,各医疗器械上的细菌、病毒等就会开始闹腾,说不定在科室下次使用时还会“祸害”下一位患者,因此,对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可马虎不得。那具体应该如何进行消毒呢,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索相关知识。
一、清洗环节
这也是预处理的环节,在可复用医疗器械用完之后,先进行预处理,包含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前者主要适用于相对精密、复杂的器械,后者包含超声清洗、清洗消毒机以及负压清洗三种,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器械中,就像是给医疗器械先冲个“冷水澡”,可以确保将一些明显的污渍、血迹先冲洗掉。例如手术器械上残留的组织碎片等,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却是消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当然针对部分器械也可以使用医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它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而这些气泡在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就像无数个“小清洁工”在器械表面辛勤工作,把那些藏在器械缝隙里的污渍、细菌都给震出来。比如一些精密的器械,像牙科的钻头,上面有很多细小的沟槽,超声波清洗就能把这些沟槽里的污渍清理干净。
二、消毒处理
(1)热力消毒: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物理消毒方法,例如煮沸槽消毒等,可以将可复用医疗器械放置在热水中进行煮沸,利用高温作用,将微生物蛋白质进行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此种方法简单、有效,并且不会对器械造成过大的伤害,但是要注意只能适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部分不耐高温的器械就不适用此法,否则面临的只有报废。
(2)干热消毒:这种方法是把器械放在烘箱里,用热空气来消毒,它的温度比煮沸消毒要高,一般在160℃-400℃之间,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消毒方法,特别是一些金属器械,经过干热消毒后,还能增加它们的硬度和耐用性。不过,此方法的缺点是消毒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1-2小时,而且对器械的材质要求也比较高,并非所有的器械都适合干热消毒。
(3)浸泡消毒:此方法是把医疗器械放在消毒剂溶液里浸泡一段时间,让消毒剂充分作用于器械表面,以杀灭细菌,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75%酒精等。不过,浸泡消毒的时间要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来确定,一般需要30分钟-2小时,而且在浸泡过程中,要定期翻动器械,让消毒剂能够均匀接触到器械的各个部位。
(4)擦拭消毒:对于一些不耐浸泡或者形状不规则的医疗器械,就可以采用擦拭消毒的方法,用蘸有消毒剂的纱布或者棉球,对器械表面进行擦拭。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消毒效果相对浸泡消毒要差一些,所以,在擦拭消毒时,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且要保证擦拭的次数和力度,确保消毒效果。
三、灭菌环节
在医疗器械中消毒属于灭菌的前期准备工作,而灭菌则属于消毒的强化与升级版本,可以进一步杀灭所有的微生物,从而实现最终的消毒效果。灭菌器械的合格率除受清洗质量的影响,还与是否选择合适且正确的灭菌方式、灭菌操作程序等有关,因此需尤为重视灭菌的规范化。例如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方法的穿透力较强,能够迅速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并且灭菌效果稳定,也是医院里灭菌的主力军。而环氧乙烷灭菌多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的医疗器械。
总的来说,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工作属于一个细致而又严谨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从而确保医疗器械能够达到无菌的状态,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若您下次在医院里看到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时,也别忘了它们都曾在消毒供应中心经历过一次“华丽的变身”!